1金屬材料表面的滲氮處理
金屬材料表面滲氮是金屬滲氮中作為基礎的工藝內容,是指在金屬表面的滲氮過程中,添加金屬催滲劑,從而達到活化工件表面的效果。金屬材料催滲劑物質不僅能夠促進工件表面快速吸收氮原子,縮短滲氮環節的耗時,能夠將一般結構的鋼元件,如變速齒輪等,在滲氮保溫環節中由30小時縮短到15小時左右,同時還能夠在工件表而形成細小的氮化物,從而提高工件的質量與性能。尤其針對于較脆、氮化物級別較低以及疏松級別較高的工件,都能夠采用金屬材料表面,氮氣催滲的方法,使得工件的表面硬度提高到30-100HV。另外,金屬材料表面的氮化催滲工藝流程相對較為簡單,便于操作,且經濟性較為理想,能夠節約人工成本與電力成本,同時減少廢氣的排放,具有較高的環保性能。
2金屬材料表面連續式氮化及發黑處理
傳統的金屬材料表面的氮化處理必須要在氮化爐或者箱式爐中完成,但是這種氮化處理設備在應用到大型工件上則存在較大的不適用,無法滿足于生嚴制造的需求,另外,在氮化爐中進行周期性的氮化處理效果難以控制,在實踐中往往存在較大的誤差,不僅導致了氮化處理工藝質量受到影響,同時也增加了操作難度。
3常用金屬材料表面的氮化的脈沖電源輝光離子氮化爐
在傳統的金屬材料表面的氮化處理工藝中,氣體滲氮技術往往不能夠對鋼鐵及合金工件進行良好的氮化處理,這使得在金屬工件性能和組織上實施效果不夠理想。離子滲氮技術從爐體結構設計角度進行創新,并利用帶脈沖電源技術有效拓展了氮化處理的應用范國。
4金屬材料表面的氮化復合處理
傳統的金屬材料表面氮化復合處理,是將溫度控制在520℃~560℃之間,在材料的選擇上通常以氯化鋇、中性。氯化鈉為主。在含有氰化物和氰酸鹽中完成操作,利用熔鹽中氰酸鹽的分解以及化學反應所形成的氮,從而對在熔鹽中的金屬工件表面進行氮化處理。復合處理是根據“淬火一拋光一淬火”基本流程來命名的,復合處理技術曾經是我國重點研究的項目之一,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實施效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復合處理能夠有效提高金屬工件使用壽命達2倍以上,在疲勞強度方面也能夠提高40%左右。第二,具有良好的抗蝕性。經復合處理技術后的金屬工件相比較發黑處理的金屬工件在大氣和鹽霧中抗蝕性提高70倍左右。第三,變形度較小。復合處理技術能夠保證金屬工件無變形,變形在0.005mm左右,這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第四,節能效果非常理想。不僅在環保性能上十分優越,同時對技術處理的要求溫度角度,能耗較低,且無公害。
5國外金屬材料表面的氮化處理技術
國外金屬材料表面氮化處理技術與國內常用氮化處理工藝相比,更加充分,主要是利用了鹽的化學性能,不會對金屬材料化合層產生破壞,且在氮化爐的清潔上自我保持度較為良好,能夠適用于外形更加復雜的金屬元件,對于技術人員的操作難度也大大降低。
綜上所述,當前基于金屬行業發展的需求,在技術、理念上的發展十分良好,能夠看出金屬材料的表面氮化處理工藝及設備不斷完善和更新,且都以增強穩定性、經濟性、環保性為主,可為金屬制造業的良好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 上一篇:爐壓對氣體滲氮的作用
- 下一篇:鋼鐵零件氮化處理后的硬度及厚度檢測